2025-07-09 | 网站首页 | 返回旧版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成都』十四五期间轨道交通要实现这些目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4  来源:成都发布  浏览次数:641

近日,《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有关轨道交通:


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


聚焦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和全省发展“主干”功能,主动下好“先手棋”,以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为方向,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打造有机融合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加快形成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都市圈。到2025年,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左右。


构建高效联通的现代交通圈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构建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推进建设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改造、成都外环铁路、成都至德眉资3市市域(郊)铁路等,构建“两环三射”都市圈轨道交通骨架。统筹布局以成都为中心枢纽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探索成都地铁以多种方式向毗邻区域延伸,构建以成都站、成都东站、天府站、东部新区站、德阳北站、眉山东站、资阳西站为核心节点,多种轨道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都市圈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


畅通都市圈高快速路网。加快天府大道北延线、东西城市轴线(东线)、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成资大道、铁路港大道等城市联通轴线项目和城际高快速通道建设。滚动推进都市圈“断头路”打通项目,力争到2025年全面消除交界地带“断头路”。构建都市圈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客运班线定制服务发展,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推动实现一卡(码)通乘、优惠共享和跨市域多场景应用,促进公共交通服务同城化。


建强都市圈陆空联运网络。以成都国际空港陆港为中心,积极推动都市圈物流体系统筹布局,强化川藏铁路寿安客货站等重要物流站场与成都国际空港陆港间快速直通,加快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国际化现代物流集疏运体系,共享枢纽便利。围绕腹地空间拓展带来的新需求,持续推进综合枢纽周边铁(公)路客货站、多式联运项目、铁路专用线、集装箱拼箱共享中心、国际邮件集散中心、跨境电商分拨中心、冷链物流基地等建设,争取新设一批综合保税区,探索建设综保区“两场一体”共享虚拟货站,持续强化枢纽集疏和资源配置功能。


“干支联动”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联动攀西经济区发展


聚焦现代南方丝绸之路建设,依托成都门户枢纽功能和产业市场潜力,发挥南向通道和气候优势,联动攀西经济区发展。协同争取畅通成都经攀西通往滇中,衔接孟中印缅和—中南半岛的铁路货运大通道,共同争取规划建设成都—西昌—昆明—东南亚(南亚)客运高速铁路。协同打造串联川西南和滇东北的旅游黄金路线,共建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高水平建设成都·大凉山农特产品加工贸易园区,加强特色农业开发合作。协同构建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深加工和应用协作体系。


助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


聚焦川藏铁路建设,依托成都世界旅游名城品牌效应,发挥川西北生态资源优势,强化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协同保障川藏铁路建设,共同推进成都至兰州、成都至西宁铁路建设,共建西向战略大通道。协同打造一批世界级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加快建设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促进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开发,提升成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加强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资源开发合作。持续推进成阿、成甘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


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


突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以建强泛欧泛亚空港陆港“双枢纽”为依托,以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为重点,加快形成“欧盟—成渝—日韩”“成渝—东盟”开放通道体系和“四向多廊”全球物流网络,构筑面向“一带一路”供应链核心节点和资源配置中心,做强门户的运筹、控制功能和枢纽的集疏、辐射功能,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打造多向度战略大通道体系


构建通达全球、中转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航线网络。加快推进“48+14+30”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布局,形成通达48个全球重要航空枢纽城市及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精品商务航线,连接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机航线,辐射30个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及入境游来源地的国际优质文旅航线,提高到全球商务城市、新兴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密度,到2025年,国际(地区)航线达140条以上,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积极争取扩大国际航权开放,大力发展国际通程中转联运航线,重点培育欧洲与东亚、南亚、东盟、澳新间经成都中转的洲际航线,打造欧洲、非洲、中东到南亚、太平洋、大洋洲的中转首选地。


构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陆海大通道格局。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全面增强国际铁路港承载集疏功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主枢纽功能。突出南向,多径拓展东中西三大泛亚陆海贸易通道,串联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链接东南亚、南亚地区。强化西向,拓展泛欧泛亚陆上贸易通道,串联西北经济腹地,对接新亚欧大陆桥,链接欧洲及中亚、西亚地区。优化东向,全面提能东向经济循环通道,串联长三角、长江中游等地区,链接日本及美洲地区。畅通北向,串联关中平原城市群,对接京津冀及东北亚地区,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持续优化中欧班列“四向拓展”网络布局,常态化开行国际铁路班列和跨境公路班车,进一步拓展国际陆海通道覆盖范围。


推动形成“两区一城”协同发展新格局


高起点建设成都东部新区


聚焦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坚持“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理念,统筹推进片区综合开发,加快构建“双城一园、一轴一带”的空间格局。聚焦航空经济、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在龙泉山东侧培育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聚焦国际空港门户枢纽建设,增强国际消费、国际交往、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和口岸服务功能。统筹区域交通整体布局,推进轨道交通延伸拓展,联通成渝快线与成德眉资环线,织密成渝“双城”高快速路网,形成新区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突出拥江发展,依托“一山一江多湖”优质生态本底,推动城市营城模式变革,构建青丘为幕、碧水润城、丘谷成廊、城绿相融的城市形态。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加快实施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功能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完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市政、能源、水务等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水平,构建高效便捷、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


优化市域综合交通体系


更新城市路网布局理念,进一步优化市域路网体系,加快实施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以轨道交通助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绿色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加密轨道交通网络,实施市域铁路公交化改造,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向郊区新城和功能区延伸。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850公里以上,力争轨道交通(地铁+市域铁路+有轨电车)在建及运营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加快完善市域快速路网体系,推进干线公路联网畅通,进一步完善城市主干路网建设,实施中心城区拥堵节点改造工程,持续优化城市次干、支路路网。提升天府新区、东部新区路网密度,打通区(市)县跨界区域的“断头路”,打通产业对接线路、旅游线路等,实施农村道路联网加密和提档升级。坚持以人为本、慢行优先战略,强化轨道、公交之间接驳,完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持续推进城乡公交融合,持续提高换乘便捷性,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

 
 


Tel:(网站)021-51603532;(会议)021- 51603528 51603599;(报告、手机报)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