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核心区施工,全面进入施工大干阶段。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地下建设规模约为128.3万平方米。
其中,主站房面积约37.9万平方米,规模为8台14线,铁路站台区位于地下三层。
建成后,站房最高聚集人数可达8000人,将成为首都北京新门户,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北京综合交通网络和副中心功能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多条轨道交通的交汇点,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重点项目之一。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交汇处,西起北运河东岸,东至东六环外路县故城遗址区,北起京哈南侧路,南至杨坨中路、杨坨一街,实施范围约59公顷,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规模108.7万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括——接驳场站、交通枢纽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设施、城际铁路联络线车站预留工程、轨道交通平谷线车站(含M101线车站)预留工程。
站体分为三层
#01地下一层
是城际铁路和地铁进站厅,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设施。
#02地下二层
是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以及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M101线、6号线的换乘空间,并设置了社会车辆与出租车上客区。
#03地下三层
是城际车站站台与轨道层。同时,将利用夹层空间,设置东西两处公交场站。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四网交汇点。
依托京唐(滨)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可实现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天津、唐山等地,35分钟可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5分钟可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