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南沙区、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下同)出炉,描绘未来十年南沙区发展蓝图。
《纲要》提到,南沙区将着力打造大湾区“半小时” 交通圈,对外轨道交通实现“30+12348” 时空目标、区内城市轨道打造“3040” 出行时空圈、高快速路布局形成“406090” 湾区时空圈、区内城市骨干道路打造“102020” 出行时空圈、强化航空网络联系等。
南沙区拟规划形成与广州中心城区连接的“两快一慢一预留” 大容量轨道通道及区内“环+放射” 城市轨道网络系统。
“两快” :地铁 18 号线以及22 号线延长线“一环”:地铁 15 号线 “放射线” :地铁 26 号线、 31 号线、 32 号线、 33 号线、 38 号线。
同时,规划布局若干条有轨电车线路, 服务于城市轨道交通覆盖空白区以及南沙各组团内部区域,实现南沙中心区轨道站点 800 米范围内覆盖人口数占中心区总人口数比例超过 70%。
除地铁方面,《纲要》提到,南沙区将构建“一主(南沙站)一辅(庆盛站)三个功能站(通用机场站、 蕉门站、横沥站) ” 的铁路客运站格局,共规划及引入 6 条国铁, 在现有广深港高铁、 在建南沙港铁路及深圳至江门铁路基础上, 新增广州至珠海(澳门) 高铁, 谋划将深圳至南宁高铁、 赣深客专引入南沙。
同时,南沙区拟规划 3 条城际轨道, 引入中南虎城际、 肇顺南城际和南沙至珠海(中山) 城际, 打造承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功能区。
另外,高快速路布局拟形成“406090”湾区时空圈,“40”即实现南沙至广州中心城区,以及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周边城市40互达;“60”即南沙至江门、珠海、澳门、香港等湾区主要城市60互达;“90”即南沙与珠三角其他城市90互达。完善与广州中心城区“三高三快”通道建设,新增狮子洋通道,远期研究南沙港快速东延广深沿江高速过江通道,形成“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