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气下,伏牛溪至白居寺上行区间发生山体滑坡,落石导致供电设备损坏、列车受损分离、乘客受伤……”9月9日晚,一场聚焦轨道交通遭遇地质灾害应对的演练在重庆轨道交通十八号线上演。
本次演练直击轨道交通运营高风险场景:模拟暴雨天气下伏牛溪至白居寺上行区间发生山体滑坡,落石导致供电设备损坏、列车受损分离、乘客受伤,继而引发车站设备房火灾的复杂险情。
9日23时,演练正式启动,在重庆市交通部门指挥调度下,抢险救援、客运服务、医疗救护等专项小组闻令而动,现场人员精准分工、密切配合,事件处置信息报送高效畅通,应急联动无缝衔接,第一时间完成伤者救治与被困人员转移,有效遏制险情扩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圆满达成演练预期目标。
据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演练突出三大亮点:
一是场景设置覆盖全面,模拟列车事故、供电中断、车站火灾“多重灾害叠加”复杂场景,从“监测预警”阶段的风险信息互通,到“应急响应”阶段的快速集结,再到“救援恢复”阶段的分工协作,全流程检验跨部门、跨专业协同作战能力,确保每个环节“零漏洞”。
二是情景构建贴近实战,本次演练模拟“祸不单行”的应急场景,重点考验指挥系统在多重压力下的决策与资源调配能力。例如优先调派客运服务小组引导被困乘客从应急通道撤离,同时增派抢险人员协助修复受损轨道设备。整个过程中,信息报送高效畅通、资源调配精准及时。
三是预案验证精准有效,摒弃“走过场”式检验,以“全要素实操+量化评估”为核心:演练前明确关键评估指标,演练中安排专人全程记录数据,演练后各参演单位现场交流反馈,明确后续优化方向。通过全面梳理预案盲点与衔接问题,为完善应急体系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本次演练由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办,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中铁建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十八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轨道公安、消防救援、交通执法和大渡口区相关单位约百名人员参与,以“桌面推演+实战演练”模式,全面检验城市轨道交通在遭遇极端情况下的应急联动处置能力,为群众筑起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安全的“铜墙铁壁”。
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和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我市城市交通运营安全防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