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 网站首页 | 返回旧版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南京』地铁5号线:穿越地质博物馆与城市文脉的匠心工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19  来源:金台资讯  浏览次数:42

南京地铁5号线作为贯穿城市南北的交通动脉,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和密集城区施工的双重挑战。通过创新技术应用和严格质量,工程团队成功克服了淤泥质黏土地层、狭小施工空间等难题,同时将南京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车站设计,打造出兼具功能性与人文温度的地下空间。

作为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地铁5号线的开通标志着城市地铁总里程突破508千米。这条贯穿主城南北的动脉线路,不仅承载着缓解交通压力的使命,更在建设过程中展现出工程技术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穿越"地质博物馆":复杂地层下的施工智慧

5号线途经区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涵盖了岗地、秦淮河漫滩、长江漫滩等多种地貌单元。老下关地区的淤泥质粉质黏土地层尤为特殊,含水量高、透水性差的特点给施工带来巨大挑战。工程团队通过先行建设试验段,验证了地连墙垂直度控制和分层开挖等关键技术,为全线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在秦淮河漫滩区域,加密监测频次确保土体稳定性;在岩砂交错区段,优化盾构参数避免管片破损。这种因地制宜的施工策略,充分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的精准与灵活。

狭小空间里的工程艺术:城区地铁建设新突破

5号线途经多个核心城区,站点施工面临空间受限的严峻考验。五台山站创新采用叠落式站台设计,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功能化;福建路站通过设置盖板和分区域施工,在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间找到平衡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春广场站作为"超级枢纽",在狭小基地内协调8台盾构机同时作业,展现了卓越的施工管理水平。这些案例证明,即使在最苛刻的施工条件下,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依然能够实现工程目标。

 
 


Tel:(网站)021-51603532;(会议)021- 51603528 51603599;(报告、手机报)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