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正式发布。该列车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研制,展示了以氢能作为动力的清洁出行方案,为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开启了一条新赛道。
“‘氢春号’文旅列车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实现全程零碳排放、无接触网运行。”中车长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汪忠海说,针对低温环境下氢燃料电池性能衰减的行业难题,“氢春号”采用金属基体加碳纤维缠绕结构的储氢系统,配备三级安全防护,可在严寒气候下稳定运行。
汪忠海介绍,“氢春号”列车车身单节长15.85米,支持1节至6节灵活编组,可在通勤与文旅模式间自由切换。结合城市文旅需求,列车在功能设计与服务体验上突出定制化、智能化,为现代城市旅游观光和区域通勤提供全新绿色交通样本。
“氢能是清洁能源,但储氢、供氢、能量管理是难题。”中车长客氢能装备副总设计师王健说,“氢春号”列车应用多储能、多氢能系统分布式的混合动力供能方案,同时采用中车长客自主开发的氢电混动能量管理策略和控制系统,实现整车控制深度集成,大幅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以及供能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氢春号”创新成果的取得,有赖于中车长客在清洁动力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近年来,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中车长客在轨道交通动力多元化方面布局,逐步推动氢能技术从研发走向应用。
2022年12月,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中车长客下线,列车采用4辆编组,内置氢能动力系统,为车辆运行提供动力源。2024年3月,该列车完成时速160公里满载试验,每公里能耗仅5千瓦时,并实现零下25摄氏度至零上35摄氏度全工况运行。中车长客氢能领域专家丁国华介绍,氢能源市域列车深度融合高铁先进技术与城铁运营模式,兼备高速度、大运量的运输能力及快速乘降的便捷体验,为市域交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氢能源市域列车具有清洁环保、运维简单、建设周期短、固定投资少等优势,能进一步助力都市圈内城轨、市域(郊)互联互通。”王健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尚有4万公里非电气化铁路依赖内燃机车,面临环境污染与能源不可持续的挑战。部分地形复杂的新建铁路若采用电气化,将大幅增加建设与维护成本。氢能轨道交通车辆因其全生命周期低碳或零碳排放、无需电气化改造的特性,可直接应用于现有线路,大幅降低新建线路成本,成为轨道交通绿色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中车长客针对氢能源市域列车开展不同速度等级的试验验证工作,完成车辆能耗、可靠性、稳定性、续航里程以及车辆氢能、储能、牵引等关键系统的试验数据分析。比如,为满足试验要求,中车长客建设撬装式加氢站,实现车辆试验过程中的氢气快速加注,满足车辆试验运行的加氢需求,提高了试验效率和便捷性;为进一步验证整车及关键系统的性能和环境适应性,中车长客应用有关实验室综合试验台开展燃料电池系统温度、湿度、振动环境试验,验证了车载燃料电池系统的可靠性。
“目前,中车长客正研制时速250公里氢能动车组,计划于今年底完成,将填补高速干线氢能交通空白,为后续更高速度氢能列车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给轨道交通绿色转型注入持续动能。”丁国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