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17号线一期工程温泉大道站—凤溪河站区间左线盾构顺利穿越4号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并成功完成接收任务。这是6月4日右线成功穿越4号线后,再一次成功穿越,标志着17号线一期盾构施工最大安全风险点及技术难关被攻克。
多个“第一”
本次穿越攻克风险、攻克技术难关,遇到了多个“第一”!
3.41米
盾构穿越既有运营线路“第一”小间距
此次贯通的温—凤盾构区间左线全长约1417米,盾构施工过程中一直沿DN1000污水管掘进,其中长达483米位于17号线隧道正上方。
过程中左线盾构还穿越雨污水管、给水管及燃气管等众多风险源,在凤溪河站接收的同时需穿越4号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风险极大。
在穿越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中,17号线隧道与4号线轨面最小距离仅有3.41米,为目前成都轨道交通在建线路盾构穿越既有运营线路最小间距。
管线情况复杂,穿越既有线路,技术要求严,施工难度大,被列为全线特别重大风险源之一。
第一次采用无轴带式螺旋盾构机
17号线一期工程所处场地为:富水砂卵石地质结构,卵石粒径大、强度高,局部伴有粉细砂层,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极易出现——塌方和刀盘卡死等问题。
参建各方在设备选型之初便积极策划,多次组织设备选型论证,
最终确定在该区间采用:大开口率刀盘加带式螺旋输送机盾构进行施工。
8.6米
成都轨道交通在建线路使用的“第一”大刀盘直径
该盾构刀盘直径达8.6米、开口率达45%,为成都轨道交通在建线路使用的最大刀盘直径、最大刀盘开口率。这是首次采用无轴带式螺旋盾构机。
“首次”就代表着没有啥经验可借鉴,参建方只能根据现场实际,组织专家论证论证再论证!同时制定了应对穿越时可能出现的异常突发情况及应急预案,全力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与4号线的安全运营。
在掘进过程中,参建各方实行24小时现场轮班值守,地面地下全方位旁站、全方位巡查、全方位联动,同时利用自动化监测系统指导施工,对盾构机掘进姿态、同步注浆、地面沉降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盯控分析,优化掘进过程中的各项掘进参数,加强对注浆质量、管片拼装、螺栓复紧、管片姿态、出土量等关键细节的管控,保证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始终安全可控。经过3个日夜的连续奋战,盾构成功穿越运营中的4号线并在凤溪河站接收端成功完成接收。
温凤区间左线盾构安全穿越4号线也标志着17号线一期工程盾构施工所有特别重大危险源全部消除。也为按期全线洞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17号线一期工程线路长26.145km,共设车站9座(8座换乘站),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7座,设永义车辆段及五桐庙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