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5日)上午,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开工暨3号线开通运营仪式,在7号线和3号线换乘站通园路南站举行。
7号线起于相城区莫阳站,止于吴中区红庄站(不含),全长29.6公里,设站25座,均为地下站;设1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2座主变电所,与5、6、8号线合用黄天荡控制中心。车辆采用6节编组B型车,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初期配属50列/300辆。工程投资估算219.93亿元,总工期5年。建成后7号线将与4号线支线贯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40.4公里,车站33座。
7号线为南北向骨干线路,是古城东侧重要的南北客流通道,强化了湖西核心区(CBD)与高铁新城的联系,也是高铁苏州北站客流的重要集散线路。7号线串联了高铁苏州北站、高铁新城、相城区核心区、苏州工业园区湖西核心区、吴中区中心、越溪、吴中太湖新城等重要功能中心和枢纽地区,对促进苏州城市资源整合和经济融合、增加就业、保持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能够起到积极有效作用。
3号线起于苏州新区火车站,止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全长45.2公里,设站37座,均为地下站;设1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3座主变电所,与1、2、4号线合用广济南路控制中心。车辆采用6节编组B型车,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初期配属50列/300辆。
3号线总体呈U型走向,与8号线形成组合环线,为交通疏导型骨干线路。3号线衔接苏州新区站、苏州园区站两大铁路枢纽以及汽车西站客运枢纽,串连新区浒墅关片区、中心城区、沧浪新城商业中心、吴中城市副中心、园区湖西CBD地区、企业总部基地、唯亭片区等重要客流集散点,极大改善了沿线出行结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行车间隔
逢周一至周五:早高峰7:30-9:00、晚高峰17:00-19:00,行车间隔5分50秒;平峰:其他时段,行车间隔7分钟;
逢周六日:高峰10:00-20:40,行车间隔5分50秒;平峰:其他时段,行车间隔7分钟。
首末班车时间
首班车时间为5:40,将采用“多点同时投入”模式,双向各有3个站点同时发车,其中下行(往唯亭方向)为苏州新区火车站、铜墩站、狮子山站,上行(往苏州新区火车站方向)为唯亭站、苏州园区火车站、李公堤西站。
末班车时间为22:20,从苏州新区火车站、唯亭站发车。
3号线开通后,苏州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增至4条,运营里程达到166公里,车站135座,其中换乘站9座,线网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据测算,2020年3号线客流预计将达到21.26万人次,2021年将达到25.38万人次,2022年将达到28.72万人次。由于换乘客流和输入型客流增加,已运营1、2、4号线日均客流也将出现12%~15%的增长,线网日均客流预计达140万人次。
截至目前,苏州轨道交通共有5条线路正在建设。5号线全线土建施工已完成80%,进入机电安装施工阶段,计划于2021年6月开通初期运营。6号线和S1线处于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其中6号线计划于2024年6月开通初期运营,S1线计划于2023年12月开通初期运营。8号线处于施工前期准备阶段,计划于2024年9月开通初期运营。7号线首批2个标段土建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计划于2024年12月开通初期运营。
到2024年底,苏州已批复的9条轨道交通线路将全部建成,总里程352.5公里,车站281座车站(不含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昆山花桥段)。届时,苏州将形成以古城为核心、老城区为重心、十字轴为骨干的放射性轨道线路网络,实现对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基本覆盖和市区主、副中心以及各功能组团间的快速联系,构建以“轨道+”为主导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