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获悉,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形成“12312”交通圈,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强化多向连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全面推进沿海高速铁路建设,加快建设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湛江、广州经汕尾至汕头、珠海至肇庆高铁,推进柳州至广州铁路、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宁至玉林铁路至广湛铁路连接线前期工作,规划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延伸至永州,谋划推进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京广高铁与京九高铁韶关至龙川连接线,推进沈海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粤境瓶颈路段改扩建,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东联海峡西岸、联系长三角地区,西通桂滇黔、连接成渝地区,北达湘赣鄂、连通京津冀地区的“三横四纵” 综合运输通道。到202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6500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36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500公里。
完善便捷高效的区域交通网。提升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竞争力,统筹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莲花山通道建设,构建以广佛—港深、广佛—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为主轴,覆盖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主要城镇的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强化汕头、湛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韶关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加快建设粤东城际铁路网,建设汕头澄海至潮州潮安、湛徐高速乌石支线、信丰(省界)至南雄高速公路,提升汕头、湛江、韶关等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水平。完善覆盖广泛、通畅便捷的普通干线网,提升普通国省道、普速铁路运输服务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加快危桥改造,建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城乡基础交通网。
加快交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600公里时速高速磁悬浮系统、400公里时速高速轮轨列车、250公里时速高速货运列车等新型轨道交通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通道规划布局。加快发展智能交通,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广东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广州港和深圳港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工程、骨干机场智慧化改造工程、广州等地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改造试点等项目;完善广东省综合运输管理服务云平台和公共信息大数据平台,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鼓励交通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研究推动无人驾驶等交通新业态健康发展。
“十四五”时期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大项目工程
一、综合交通网络
1. 对外通道:重点建设赣州至深圳铁路、广州至清远铁路延伸至永州、南宁至玉林铁路至广湛铁路连接线、广州经汕头至漳州铁路、广州经湛江至海口(海安)铁路、瑞金至梅州铁路、柳州至广州铁路等项目,推进广州经连州至临武(湖南)、阳春经信宜至陆川(广西)、罗定经信宜至浦北(广西)、化州至北流(广西)、龙川至寻乌(江西)、信丰(省界)至南雄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2. 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粤东城际铁路、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莲花山通道等项目建设。
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
优化“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及资源优化配置等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
加快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按照网络化、一体化的城镇空间布局要求,推动形成珠三角地区分工有序、功能互补、高效协同的区域城市体系。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打造国际一流市场环境,构建内联外通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开放合作高端平台,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构建现代化都市圈体系。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强化都市圈内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布局,推进都市圈内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增强广州、深圳中心城市能级,积极发挥核心引擎功能,辐射带动广州、深圳都市圈内城市加快发展。强化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定位,加快推动珠中江协同发展,联动阳江协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粤西地区发展重要增长极。强化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功能定位,以汕头为中心大力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联动梅州都市区协同发展,积极参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打造链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枢纽;以湛江为中心推动湛茂一体化发展,全方位参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造国家重大战略联动融合发展示范区。
专栏12 五大都市圈建设重点
1. 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全域和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等四市的都市区部分。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疏解转移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不符的功能和产业,不断强化广州市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和门户城市功能。深入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支持广佛共建国际化都会区,联动肇庆、清远、云浮、韶关“内融外联”,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典范区。
2. 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两市的都市区部分。充分发挥深圳核心城市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展深圳发展空间。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加强三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筹协调,建设跨区域产城融合组团。推进河源、汕尾主动承接核心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资源外溢、社会服务延伸,加快吸引现代要素流动集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都市圈。
3.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强化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定位,加快推动珠中江协同发展,共建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联动阳江协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粤西地区发展重要增长极。推动珠江口西岸城市在人口、产业、空间、基础设施等方面统一规划,构建新型都市圈,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4. 汕潮揭都市圈。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和梅州都市区。加快推动汕潮揭同城化发展,联动梅州都市区协同发展,重点依托汕潮揭临港空铁枢纽,共建汕潮揭高质量产城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链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枢纽。统一谋划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临海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开放型经济引领区,建设高端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联动发展。高标准建设汕头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 湛茂都市圈。包括湛江、茂名两市。促进湛茂联动一体发展,重点强化都市圈内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升级石油化工、钢铁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就业人口吸纳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北部湾城市群和我国西南沿海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东连粤港澳大湾区、西接北部湾其他城市的门户和枢纽作用,为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共建链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汇总表
投资单位:亿元
序号 |
项目类别 |
总投资 |
到2020年底 累计完成投资 |
“十四五” 投资 |
合计103个大项 |
93860 |
12750 |
50000 |
|
一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9个大项) |
7020 |
1420 |
4390 |
(一)信息基础设施 |
3540 |
1030 |
1960 |
|
(二)创新基础设施 |
2030 |
320 |
1630 |
|
(三)融合基础设施 |
1450 |
70 |
800 |
|
二 |
重大产业集群领域(20个大项) |
10730 |
1630 |
7270 |
(一)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项目 |
7050 |
1300 |
4260 |
|
(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项目 |
3680 |
330 |
3010 |
|
三 |
现代服务业领域(6个大项) |
3970 |
983 |
2010 |
四 |
综合交通运输领域(14个大项) |
43210 |
5382 |
17390 |
(一)轨道交通工程 |
22300 |
2950 |
8800 |
|
(二)公路工程 |
16910 |
1900 |
5990 |
|
(三)机场工程 |
1710 |
132 |
1390 |
|
(四)港口航道网 |
1050 |
80 |
610 |
|
(五)综合交通枢纽及一体化设施 |
1240 |
320 |
600 |
|
五 |
现代能源领域(11个大项) |
8410 |
1335 |
4520 |
(一)风力发电项目 |
1575 |
610 |
965 |
|
(二)电源项目 |
3925 |
525 |
1930 |
|
(三)电网项目 |
2100 |
170 |
905 |
|
(四)石油天然气项目 |
810 |
30 |
720 |
|
六 |
现代水利领域(9个大项) |
4635 |
330 |
2510 |
(一)防洪提升工程 |
1990 |
190 |
920 |
|
(二)供水保障工程 |
2000 |
140 |
970 |
|
(三)农村水利建设 |
585 |
560 |
||
(四)智慧水利建设 |
60 |
60 |
||
七 |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融合发展领域(6个大项) |
3755 |
1080 |
2265 |
八 |
农业农村领域(12个大项) |
2660 |
20 |
2635 |
九 |
生态文明建设领域(4个大项) |
4120 |
280 |
2830 |
十 |
民生保障领域(12个大项) |
5350 |
290 |
4180 |
(一)教育强省项目 |
1630 |
120 |
1280 |
|
(二)健康广东项目 |
1580 |
20 |
950 |
|
(三)文化体育项目 |
800 |
150 |
610 |
|
(四)居民保障项目 |
1000 |
1000 |
||
(五)应急保障项目 |
340 |
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