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9点,一列货运列车从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缓缓驶出,标志着这条铁路专用线正式上岗。该铁路专用线总投资大概8.5亿元,长度2.398公里,接入内江南站,占地约522.2亩,初期设计装卸能力在178万吨/年。这条铁路专用线的建成,既是内江本地物流发展的重要进程,更为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补上了关键一环。
区域物流格局重塑。先看近处。内江一直在交通要道上,却缺一处像样的铁路货运枢纽,很多货物得走公路或折腾转运,运输及转运效率低下。现在这条专用线将缺口补上了,20尺、40尺标准箱都能装能卸,能直接接上成渝铁路、内六铁路,货物走得更快更顺畅。对本地企业的意义更直观,货物运输成本有效降低,运输时效直线提升。像农产品、冷链生鲜,以前受运输条件掣肘,规模化外销不太稳定;有了这条专用线,能更顺畅地发到全国各地以及出口海外,产业和市场的黏合度会更紧,区域经济发展更加活跃。
西部陆海新通道“强链”。将镜头拉远一点,它还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一颗“加固钉”。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要好用,靠的是沿线节点协同发力。内江这条铁路专用线开通之后,通道里的货源可以更有效地归集装车,给“中欧”“东盟”“中老”等班列提供了更扎实的腹地支持。简单说,货候得上、装得快,班列就好开、能常开。同时,和沿线城市做联动,物流网络会更紧实,通道的整体竞争力也会更强,西部地区对接国际市场有了更稳的抓手。
多式联运融合发展“催化剂”。再说联运。内江国际物流港本就具备铁、公、水、空的底子,铁路专用线是把几种运输方式高效归集到一起的关键核心纽带。拿集装箱举例,货物通过铁路专用线到达物流港后,可以迅速倒装至公路、水路,尽快运往货物终点,衔接更加紧密顺畅,减少中途时间消耗,实现货物运输倒装的无缝衔接。这样的多式联运组合,通常意味着更高的运输效率、更短的周转时间,运输环节的成本也会被一点点抹平,排放少一些,更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的正式投运,对内江来说是个发展的新契机,对中国西部物流发展来说更是新增量和新动力。它会重塑本地货运版图,将西部陆海新通道链条拧得更实,推动多式联运更加融合,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