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 | 网站首页 | 返回旧版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佛山』地铁四号线绿岛湖北站至罗务路站区间左线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14  来源:新快报  浏览次数:78

11月11日11时11分,随着“醒狮7号”盾构机刀盘顺利冲破最后一道地层屏障,标志着由中铁七局承建的佛山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绿岛湖北站至罗务路站区间(以下简称“绿罗区间”)左线盾构隧道顺利实现贯通,项目建设由此全面驶入“快速道”。

创新工法 破解工期难题

此次贯通的绿罗区间左线隧道全长约2181米,由1454环管片拼装而成。 佛山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55.22千米,设车站33座,西起三水区北江大道,东至南海区港口路。

中铁七局承建佛山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7标段,包含2座地下车站、3个盾构区间,全长6.80千米。 此次贯通的绿罗区间左线隧道全长约2181米,由1454环管片拼装而成。

施工期间,项目建设团队曾面临严峻的工期紧张挑战,原工筹计划以罗务路站为始发端,绿岛湖北站为接收端,且要求在广湛高铁验收前完成盾构穿越施工作业,工期紧、施工任务重。

面对难题,项目部迅速启动方案优化机制,协调多家单位、多次组织开展技术研讨,创新调整施工策略,利用绿岛湖北站原有盾构吊出口反向始发掘进,直达罗务路站接收的施工方案,成功化解了工期压力,顺利实现了贯通节点目标。

攻坚多重风险 铸就贯通之路

“醒狮7号”盾构机历时8个月的掘进,穿越潭州水道、大片区工业厂房、污水处理厂、高压燃气管道、广湛高铁等多处重大风险源。施工区域地处河口三角洲地貌,盾构施工需穿越中粗砂、淤泥质土、碎屑岩全风化层、强风化细砂岩等多种复杂地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埋藏浅,存在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双重地下水环境,部分区域还探测到有毒有害气体,施工难度极具挑战。

针对穿越潭州水道的难题,项目部联合华南地区盾构及水利领域权威专家开展多轮方案论证,通过设计优化,调整隧道纵坡,规避水道底部粉细砂、卵石地层;建立“24小时全域监测+动态风险预警”机制,将沉降精度控制在3毫米内。历时18天,盾构机安全顺利完成国家二级航道293米的施工任务,实现了航道正常通行与工程安全顺利建设“两不误”。

面对连续长度达570米的天然基础密集厂房区域,盾构下穿前,项目建设团队主动对接属地政府,推动对盾构掘进影响范围内人员进行临迁疏散,对建筑物裂缝、倾斜情况开展现状预评估并建立监测基准,采用袖阀管注浆对房屋基础及隧道周边土体预加固。掘进过程中优化渣土改良方案,加密变形监测频率;穿越完成后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再次评估,对比前后数据确保厂房结构稳定。历时45天,盾构施工安全穿越该区域,施工过程中监测数据满足设计规范要求,19栋建筑物未发现任何变形开裂情况,全部顺利移交完成。

为应对广湛高铁分段静态验收压力,项目部通过“MIDAS”三维有限元软件动态模拟施工影响,开展专项应急演练。下穿前采用带压开仓技术检查更换盾构刀具,严格控制掘进参数与同步注浆工艺,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制度,最终仅用3天便完成穿越广湛高铁的施工任务,沉降精度控制在±2毫米的标准规范范围内,获得相关单位高度认可。

此外,项目建设团队在应对风险与挑战前做好充分准备。全面维保盾构机设备,确保密封、注浆、渣土改良系统性能稳定;采用地质雷达预探测风险区域,穿越后进行全覆盖扫描检测,同时通过加强隧道通风、实时监测气体浓度,筑牢有毒有害气体防范防线。 绿罗区间左线隧道的顺利贯通,既以反向掘进的创新思路突破解决了工期紧张的难题,又用实绩印证了方案、技术革新的成效,更为穿越复杂地层及多个重大风险源的地铁盾构施工积累了实战密码。

佛山地铁四号线作为串联禅城区、南海区、三水区的东西向骨干线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增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推动广佛同城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为共建共享“轨道上的大湾区”注入新活力。

 
 


Tel:(网站)021-51603532;(会议)021- 51603528 51603599;(报告、手机报)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