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是地铁安全运行的“动力中枢”,纵横交错的电路线缆源源不断地为飞驰的列车输送动力,当前,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段运营筹备正全面冲刺,接触网检修团队以精细作业、创新攻坚、队伍赋能为抓手,全力推进线路开通前的运营筹备工作。
从零起步,织密安全网
为确保新线开通运营后接触网供电稳定可靠,6号线东段接触网介入与调试工作早在建设初期就跟着工程进度同步推进,接触网检修团队将“规范”刻进了每一个施工环节。每天对着上百张图纸,逐项核对200多项施工要点,小到支持定位装置的安装位置、可视化接地装置零部件的规格型号,大到隔离开关的连接方式……他们如同给地铁“动力中枢”做手术一般,每一步都得精准拿捏,坚决杜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风险。
在与施工单位联手开展的平推检查中,面对上百组检测数据,大家反复分析校验、修正参数偏差,核验接触网的导高、拉出值等,并针对百余个锚段关节、线岔、分段绝缘器等关键部位开展专项排查,用细致入微的检查,为线路开通后的安全运营筑牢根基。
优化提升,攻关技术瓶颈
在高频率调试参数阶段,分段绝缘器的参数波动成了棘手问题,直接影响工期推进,这一“卡脖子”难题必须有人牵头破局——工班长冯江华就在这时主动站了出来,与几个经验丰富的检修人员共同组成攻关小组,一头扎进技术资料里深挖细节。他们梳理关键参数的内在逻辑,又多次和设备供应商坐在一起磋商,针对问题根源在现场反复做了数十次试验,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并大幅压缩了调试周期。
在设备核验工作中,冯江华发现车站站台附近的部分定位点施工方式,结构受力的稳定性难以达标。为了彻底消除这一风险,团队开展专项勘察、复盘技术细节、设计出替代方案,选用角钢固定结构取代原来单一的垫片,从力学结构上优化受力逻辑,显著提升了定位点的安全冗余,给这条“地下动力中枢”加上了更坚固的防护屏障。
精技强能,淬炼硬本领
面对6号线东段的新设备、新系统,接触网检修团队把“主动学习、实战攻坚”当成核心任务,结合线路设备的特性,累计开展了20余次专项培训。从接触网零部件的识别,到应急抢修的流程规范,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手把手实操教学。
在汇流排更换等重点任务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默契配合,从拆卸、核对到安装、校准,每一步都严控质量,在故障模拟演练中,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缩短处置时间。一次次练兵将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实战技能。
在6号线东段的隧道中,接触网检修团队始终于细微处追求极致,用脚步丈量隧道长度,用数据校准设备精度。每一项筹备工作的推进,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只为织密安全可靠的安全网,让市民乘客尽快享受到地铁出行带来的便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