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重23吨的老挝产中药材土茯苓,搭乘陆海新通道中老班列,经磨憨口岸入境,顺利运抵重庆铁路口岸,再次印证了中老铁路作为跨境物流黄金通道的强劲活力。
中老铁路作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昆明局)发挥区位优势、深耕老挝运输市场的核心载体,从热带水果到特色药材,从工业制品到民生物资,国铁昆明局以创新驱动、服务升级、产业联动为抓手,让中老铁路的运输特色愈发鲜明,为区域经贸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铁路动能。
通道升级,构建中药材跨境运输“快车道”。中药材运输对时效性、稳定性要求极高,温湿度波动、运输周期过长都会影响药材品质。国铁昆明局立足老挝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大需求,针对性打造中药材跨境运输专属服务体系,让“本草丝路”越走越宽。磨憨口岸作为中老铁路进出境的关键节点,自2025年2月正式成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以来,已累计进口鸡血藤、土茯苓、砂仁等中药材超2000吨,货值突破1200万元,成为西南地区中药材进口的核心枢纽。国铁昆明局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加密跨境列车频次、节省成本开支,将老挝药材运往国内主要市场的时间、成本大幅压缩。
服务创新,打造“铁路+”跨境联运生态圈。如果说通道升级是基础,那么服务创新则是国铁昆明局深耕老挝运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面对不同货主的个性化需求,国铁昆明局构建“铁路+口岸+产业+多式联运”的全方位服务体系,让跨境运输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这一点在中药材和药食同源产品运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针对中药材进口的特殊性,联合磨憨——磨丁合作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破解了中老两国药材标准不统一、监管流程不衔接等难题。同时创新推出“澜湄快线+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澜湄快线+中欧班列”等联运产品,让老挝中药材既能直达重庆、成都等西南腹地,也能通过中转运往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甚至借助中欧班列走向欧洲市场,物流网络覆盖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产业联动,激活跨境贸易“双向奔赴”新动能。运输通道的价值,最终要通过产业赋能来彰显。国铁昆明局立足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优势,让这些“藏在深山”的资源变成“走俏市场”的商品,以运输带贸易、以贸易促产业,推动老挝运输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不仅带动了老挝当地药材种植、采收、初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就业和收入,更深化了中老两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国铁昆明局通过稳定的运输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在磨憨——磨丁合作区开展进口药材落地加工,提高药材附加值,推动形成“进口—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数据显示,中老铁路开通以来,进出口果蔬运量占跨境货物总量的6%,同比增幅达173%,其中就包括大量药食同源产品。这种“民生型”运输需求的增长,让中老铁路的红利惠及更多普通民众,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从23吨土茯苓的顺利通关到年超2000吨的中药材进口规模,从单一运输通道到多元服务生态,从贸易往来到产业融合,铁路部门正以更高效的运输、更优质的服务、更深度的联动,架起中老两国经贸合作的桥梁,让跨境运输的特色亮点不断涌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