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是四川省委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十五五”时期,四川将如何落实中央部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11月27日晚,中共四川省委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表示,四川将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统筹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五区共兴”发展。
一方面,坚持川渝一盘棋,进一步深化与重庆的全方位合作,共同落实好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提升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两省市编制双城经济圈“十五五”《实施方案》,四川将会同重庆积极谋划一批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川渝发展的重大事项和项目,争取尽可能多地纳入《实施方案》,为川渝携手打造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提供有力的规划指引和政策赋能。
另一方面,加大省内区域发展统筹力度,按照“极核引领、次级支撑、竞相发展、片区协同”的总体思路,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极核引领就是要提升成都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强“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同时,深入推进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打造动能更加强劲的主引擎。次级支撑就是要建强省域经济副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支持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教育中心和特色创新高地。竞相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各节点城市发展活力,推动川中四市、安宁河流域等加快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片区协同就是要健全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机制,深化五大片区内部协同与跨片区联动,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
特别是在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方面,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专门就拓展流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作出部署,为四川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十五五”时期,随着一批进出川铁路大通道和水运通道建成投运,四川“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更加成型,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要素高效流动、开放水平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
比如,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等将于“十五五”期间建成通车,成渝双核间交通往来更加便捷,成都经川东北地区东出北上的开放通道进一步畅通,有利于扩大沿线地区人员和货物流动,密切区域经济联系。
又比如,长江、岷江等航运通道瓶颈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取得新的突破,实现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向成都平原腹地延伸,联动重庆港形成长江上游多式联运港口群,大幅提升我省临港经济、通道经济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