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9 | 网站首页 | 返回旧版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东莞』地铁1号线开通 连通广深跨市网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28  来源:金台资讯  浏览次数:142

东莞地铁1号线11月28日正式开通运行,历经10年建设,成为连接广州与深圳的重要轨道交通线路。

早在2016年,东莞首条地铁2号线已投入运营,同年立项的1号线因复杂施工和跨市协调问题历时十年建成。

作为不设区县、仅由镇街构成的“直筒子市”,东莞此前仅靠单条地铁难以形成网络效应,新线通车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真正连线成网。

东莞1号线向西将与广州5号线接驳,向东衔接深圳6号线支线,实现与两大一线城市地铁系统的贯通。

目前,广州与佛山已有三条地铁线路互通,深圳地铁规划延伸至惠州,大湾区跨市地铁网络正全面联通。

未来将形成贯穿“佛山—广州—东莞—深圳—惠州”的超级地铁网络,覆盖多个城市核心区域。

四大万亿级城市的核心发展区——佛山千灯湖、广州珠江新城、东莞松山湖、深圳科学城——将实现一线直达。

若包含城际铁路等类地铁化运营线路,以广州为中心,西联佛山、肇庆、清远,东接东莞、深圳、惠州,南达中山、珠海的轨道交通网络正在成型。

该网络不仅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数据流的高效流通。

近年来全国地铁审批持续收紧,多座三四线城市地铁规划被搁置,一二线城市也缩减建设规模。

主因在于人口增长放缓、城镇化进入存量阶段,部分城市客流强度不足,大规模建设易引发债务风险。

但大湾区情况不同,广州、深圳地铁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双双进入“千万地铁俱乐部”,高峰时段拥挤现象普遍。

在全国已开通地铁的40余城中,客流强度超过1.0万人次/每日每公里的仅有7个,广深稳居前三。

以广深为核心的大湾区仍需扩展轨道交通网络,支撑“1小时交通圈”目标。

2024年数据显示,湾区城市间日均出行量达721万人次。

其中广佛之间日均189.6万人次,深莞之间133.5万人次,广莞、广深分别为50.7万和23万人次。

整体跨城出行规模高于上海与其周边地区水平。

随着深莞、穗莞地铁实现贯通,跨市通勤人次预计将显著上升。

中国正步入“跨市地铁”时代,早期地铁建设集中于城市内部联通,如今都市圈发展推动跨行政区域轨道连接。

自2010年广佛地铁开通以来,多地陆续建成跨市地铁线路。

包括上海与苏州、杭州与绍兴、长沙与湘潭、武汉与鄂州、成都与资阳、郑州与许昌等线路相继落地。

沪苏地铁为我国首条跨省地铁,可从苏州工业园区直达上海浦东,全长超100公里。

北京亦推进跨市布局,22号线(平谷线)正穿越燕郊通往河北“北三县”,预计2026年建成。

广州与佛山之间已有3条地铁连通,加上城际线路,未来规划直连通道将超10条。

在都市圈框架下,部分未达独立建地铁标准的三四线城市获得协同发展机会。

按规定,新建地铁需满足GDP超3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市区常住人口超300万人等门槛,并有客流强度与债务约束。

自2021年起,国家未再审批任何新增城市的首轮地铁规划,使达标城市亦难获批。

但在都市圈统一规划下,通过与中心城市协同建设,三四线城市得以“曲线”接入地铁网络。

从地铁到市域铁路再到城际铁路,跨市轨道系统将持续扩展。

这既是大城市通过都市圈实现软性扩容的路径,也是中小城市承接溢出效应的共赢模式。

 
 


Tel:(网站)021-51603532;(会议)021- 51603528 51603599;(报告、手机报)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