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将会出现哪些安全隐患,今后类似问题都可以提前发现。近日,合肥轨道交通工程首个工程建设智慧信息化指挥中心在5号线4标初步建成,其率先实现通过电脑3D模型预先进行施工推演。5月17日上午,在现场看到,该指挥中心的功能十分强大,能有效规避工程建设安全风险隐患。
5号线4标工程建设智慧信息化指挥中心位于宿松路与南二环交口,主要用于对祁门路站、桐城南路站、休宁路站、望江东路站、黄山路站、雨花塘站六座车站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的集中办公,通过后端系统实现对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五要素的集成及互动管理。
据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具备进度可视化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和视频远程监控、质量管理、劳务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绿色施工应用、智能办公系统、BIM技术、智慧党建等功能,同时还可实现在工程建设前,通过电脑3D模型预先进行施工推演,规避建设安全隐患,以及通过进度计划的时间信息,与BIM模型进行关联,实现实际进度的可视化。
目前,5号线4标工程现场的门禁系统、考勤系统、材料智能数据管理系统、基坑自动监测系统、二维码系统、VR安全教育体验平台等均已投入使用。
红外隔离让施工更安全
工地作业安全是施工建设最关键一环。记者了解到,该标段目前已实现建筑人员通过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人员定位、安全教育箱实现对施工场景下的人员考勤、信息可视化、安全管理,全面掌控现场人员实时动态。
据介绍,在深基坑防护、大型吊装设备作业区域中,该标段还采用红外线隔离技术,实现人员靠近预警、报警,提示人员远离危险源。“通俗点说,在施工现场的危险源附近,只要有无关人员靠近,就会收到‘请远离此处’的提醒。”该标段项目技术负责人丁峻峰表示,为响应“蓝天行动”,该标段在现场设立了扬尘实时监测及智能围挡喷淋降尘系统,现场PM2.5、PM10、噪声、温度、湿度等参数实时监测,传输至后台管理系统,当达到限值时,自动报警并展开喷淋降尘,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