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 | 网站首页 | 返回旧版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2  来源:千龙网  浏览次数:86

地铁如何设计才能更高效、舒适、安全?8月21日,记者获悉,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组织对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轨道交通设计时速提升到每小时120公里

地铁和市民出行息息相关,截至2024年底,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879公里,日均客运量接近1000万人次。此次《标准》明确,将全面提升本市轨道交通的人性化服务水平。

记者梳理发现,《标准》总章节由原26章增加至31章,将最高运行速度提高至每小时120公里,新增互联互通、快慢车运行、灵活编组、全自动运行、周界告警系统与安检系统、信息化技术、装配式智能绿色建造技术、交通接驳、防水淹等相关内容。

其中,《标准》将最高运行速度由每小时100公里提升至每小时120公里。《标准》新增快慢车运行相关规定,提升轨道交通运行效率,其中快慢车运营线路快车速度效率不宜低于60%,慢车速度效率不宜低于40%。

《标准》提出,当采用单一交路运营时,普线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不宜大于 4分钟、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0分钟;快线分别不宜大于6分钟、12分钟;当采用2个及以上交路运营时,普线高峰时段最大行车密度交路范围内行车间隔不宜大于4分钟,范围外不宜大于6分钟,平峰时段运行间隔分别不宜大于6分钟、10分钟;快线高峰时段最大行车密度交路范围内行车间隔不宜大于6分钟,范围外不宜大于10分钟,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5分钟。《标准》提出,列车运行间隔应满足主要换乘客流车站的衔接需要。

超长距离换乘宜配置自动步道

这两年,北京地铁新线之间的换乘越发便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些换乘站实现了“转身换乘”。此次《标准》也对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标准进行了明确,其中提到,要改善乘客换乘体验,超长通道换乘宜在通道内设置自动步道。

《标准》还提出,轨道交通应设置多样化便民服务设施,可包括零售商铺、食物和饮料、自助服务区和展览场地等多类设施。旅游站点宜结合车站周边用地围绕乘客进站路径统筹设置旅游服务中心和行李寄存等服务设施,以提升在京游客乘车体验。

《标准》提出,根据车站服务的客流规模和出行特点,车站出入口宜采用差异化标准,降低非主要疏散口的宽度要求,提高附属设置灵活度。鼓励出入口灵活设置,条件受限情况下可以采用窄扶梯或者电梯群组,鼓励出入口与过街通道结合设置。

全面支撑轨道交通装配式智能绿色建造技术

《标准》在轨道交通安全、节能环保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安全方面,《标准》细化了地下结构抗浮设计的内容,明确了地下抗浮稳定性验算所采用的地下水位标高最低标准为车站结构顶板顶标高,并提升抗浮设防安全性要求,使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获得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同时,全面加强了防渗漏设计要求,包括对渗漏水多发部位提出了加强防水构造的要求及措施;对防水材料的长效防水性能作出了具体规定,采取综合手段降低工程渗漏水概率等。

《标准》还对列车以及建筑的照明、通风、空调等提出了节能要求,比如,提出线路节能坡设计要求,从源头上提供行车节能条件;利用技术节能,提倡采用节能设备等。

此外,记者留意到,《标准》全面支撑轨道交通装配式智能绿色建造技术。提出装配式车站、装配式轨道设计要求;补充了工法桩、棚盖法等成熟的新工艺工法;增加了顶管及机械化联络通道施工技术等内容。

 
 


Tel:(网站)021-51603532;(会议)021- 51603528 51603599;(报告、手机报)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