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安沙镇捞刀河畔,长赣高铁湖南段一分部捞刀河特大桥17号墩首根桩顺利开钻,标志着长赣高铁项目开工点捞刀河特大桥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
“此次施工的捞刀河特大桥17#墩采用旋挖钻机施工。该灌注桩直径2.2米,设计桩长38.5米,采用C40混凝土浇筑,为后续75+135+75米连续梁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中铁五局长赣高铁湖南段一分部总工程师刘绪文介绍。
据了解,自8月4日征拆工作启动以来,长沙县创新建立“县级统筹—专班推进—镇街落实—村组协同”四级闭环工作机制,按省市时间要求达到报地条件。
“在长沙县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的牵头协调下,县水利局与安沙镇镇村两级全力协调配合,在进行长赣高铁湖南段一分部捞刀河特大桥建设的同时,减少对三合垸地方达标工程施工的影响。”安沙镇人大副主席周磊介绍,安沙镇拆迁干部在双节期间通过“5+2”“白加黑”工作方式,在征地拆迁、施工协调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完成了22户动迁户头、土地、青苗签约,签约率均达到100%,有力保障了长赣铁路建设顺利推进。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渝厦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长赣铁路项目线路全长429.5公里,总投资830.85亿元,规模与投资体量均居同类工程前列。其中,长沙县境内线路长54.25公里,投资约108亿元,覆盖安沙、黄花、江背、黄兴、长龙、㮾梨等6个镇街,涉及范围广、建设任务重。
长沙县安沙镇拆迁办主任陈浩告诉记者,在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的合力之下,长沙县刷新征拆工作速度,截至10月11日,该项目已完成青苗签约1447.737亩、土地签约1453.1亩,签约率均达100%;房屋签约175户,签约率92%,按期达到用地报批条件。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区域交通格局将迎来重大升级。长沙至赣州的通行时间将从当前的4小时大幅缩短至2小时内,长沙至厦门的通行时间也将由7小时压缩至5小时,大幅提升湘赣闽三省间的时空联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