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作为中欧班列(成都)的始发地,青白江区如何利用中欧班列推动产业发展?
10月15日下午,青白江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川虎做客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李川虎介绍,青白江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世界级陆港枢纽”发展目标,持续培育壮大适铁产业,全面增强枢纽带动效应。
在“班列+口岸”方面,青白江区已建成粮食、肉类、整车三大铁路进境指定监管场地,打造整车进出口、冷链进口等特色口岸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产业,积极培育保税维修、保税检测、保税展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累计入驻“保税+”企业78家。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在2024年全国绩效评估中蝉联“双A”,位列西部和东北地区第2位,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依托口岸功能优势,青白江区同步推进“班列+贸易”深度融合。今年1至8月,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4.4亿元,同比增长23.5%,总量位居全省第三。随着“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加快建设,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已集成36个国家(地区)的优质进口商品,实现“保真又实惠”消费体验。通过稳定与钦州、盐田等港口合作,探索与欧洲、东盟、日韩的多式联运模式,持续服务“川货出川”,助力双向贸易畅通。
在“班列+产业”方面,青白江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适铁产业,已引进培育TCL成都光电、重汽成商等临港制造企业319家。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班列省内货源占比达75%,数以万计的“四川造”“中国造”商品通过中欧班列走向全球,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创新探索“班列+文旅”融合路径,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位于古蜀三都之一新都城遗址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区——城厢古城热闹开街,累计接待游客90.1万人次,实现通道价值向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延伸拓展。
为更好支撑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青白江区正全面加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高能级平台叠加优势,加快推进集装箱中心站第三线束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2026年建成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基础设施项目,实现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年办理能力超120万标箱。同步推进信息化升级改造,搭建“智慧陆港”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通道网、物流网、数联网“三网”深度融合。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全区冷链仓储面积已达近100万平方米,并有序推进铁路港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同时探索实施“国际班列+低空物流”,加快构建公铁空水多式联运的综合立体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