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不断提升线路运输能力,最小间隔跑进2分钟的线路达11条,最大断面满载率在100%以上的线路由15条降至2条,常态限流车站由91座减至4座。
京投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韩志伟表示,目前,北京轨道交通路网共有29条运营线路,524座车站,100座换乘车站,运营里程879公里,居全国前列;预计今年底轨道交通将新增运营里程30公里,运营里程由“十三五”末的727公里增长至“十四五”末的909公里,新增6条线路,有7条线路延长或贯通。
其中,新增的3号线、12号线弥补了东坝地区轨道交通空白,17号线、19号线两条贯穿中心城南北的快线使北京轨道交通快线网络层级更加丰富;8号线、14号线两条骨干线的贯通,进一步优化了网络化运营格局;北京“8站2场”全部实现轨道交通服务。路网换乘系数从1.89降至1.81,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56%升至60%以上。
此外,京投公司积极响应城市更新,建设轨道微中心,试点推动“菜市口、北海北、崇文门”三站的更新改造等工程,推动丽泽航站楼、北京城市副中心枢纽、霍营交通枢纽等城市轨道微中心建设,使乘客出行更加便捷。
在提升运输能力方面,“十四五”期间,为满足乘客需求,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不断提升线路运输能力。最小间隔跑进2分钟的线路达11条,最大断面满载率在100%以上的线路由15条降至2条,常态限流车站由91座减至4座。路网工作日日均客流超1100万,列车兑现率、正点率均超99%,列车服务可靠度较“十三五”期间有较大增长。
在自主创新方面,继燕房线完成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示范工程之后,3号线、12号线、17号线、19号线、大兴机场线等5条新建线路全部实现了自动驾驶级别最高的全自动运行;在11号线率先实现了灵活编组、智能调度,应用了新一代的智慧运行和调度系统。在绿色发展方面,研发应用了磁悬浮直膨式新一代空调系统。
“十四五”期间,北京轨道交通路网采用多交路套跑、快慢车、高峰插车等方式,精准匹配客流,持续优化行车组织;14条线路在工作日、双休日调整列车运行图,累计提升运力20次;全网平均运行速度超过40公里/小时,有效缩短了乘客的出行时间。6号线高峰开行大站快车,从中心城区直达副中心用时19分钟,通勤时间缩短6分钟。昌平线早高峰定向开行前往沙河站空车,有效缓解站台乘客滞留。实现1号线与八通线、房山线与9号线贯通运行,减少乘客换乘时间。节假日、春运等重点时期加强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保障,10余条线路延长运营时间构建夜间接驳“小网”,累计服务超过50万人次夜间乘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