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 网站首页 | 返回旧版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贵州』川黔线娄山关站框涵顶进施工圆满完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18  来源: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41

8月13日,随着最后一组线路几何尺寸校验合格,标志着川黔线娄山关站框涵顶进施工圆满完成。此次施工是国铁成都局贵阳工务段联合遵义车务段、贵阳电务段等多家单位,利用905分钟的“天窗”时间,顺利攻克多工序协同难题,为沿线村民打通安全通行“生命通道”的同时,筑牢了川黔铁路运输安全的“防护屏障”。

作为连接川黔两地的交通大动脉,川黔线娄山关站地处山区咽喉,既有线路与地方村落通行需求长期存在交叉。框涵作为铁路与地方交通的“立体衔接枢纽”,其作用如同“安全阀门”,既保障铁路线路的稳定运行,又为村民穿越铁路提供了受控、安全的通道,是统筹铁路运输效率与民生出行安全的关键设施。此次施工地点位于娄山关站核心区域,线路繁忙、地形复杂,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显著。

为破解这一民生与安全的双重课题,国铁成都局所属各单位启动“联合作战”模式,组建联合指挥部,统筹工务、车务、供电、电务等多专业力量。施工前,各单位历经现场勘测、方案推演,针对边坡开挖的稳定性控制、框涵顶进的毫米级精度、线路回填的强度标准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项预案,将每道工序分解到分钟级节点,确保905分钟天窗时间高效利用。“娄山关站地形特殊,边坡开挖稍不注意就可能影响线路沉降,框涵顶进偏差哪怕1厘米,都可能给后续铁路运行埋下隐患。”施工现场总指挥、贵阳工务段副段长黄仕稳介绍,施工团队调集精锐力量,提前完成框涵预制、设备调试等前期准备,为现场施工抢出关键时间。

8月13日凌晨3时30分,施工天窗准时开启。边坡开挖作业率先展开,挖掘机与人工配合精细修整坡体,确保边坡稳定;随后,大型顶进设备缓缓发力,300余吨重的框涵在液压系统控制下精准前移,每推进10厘米便进行一次轴线与高程校准;顶进到位后,水稳料回填、道砟铺设同步推进,捣固机紧随其后对线路进行精细整道,确保线路几何尺寸误差在可控范围内;贵阳电务段同步完成周边信号设备调试,遵义车务段实时监控列车调度,各环节无缝衔接、环环相扣。

“线路整修必须达到开通标准,每一组轨距、水平数据都要经得起运营考验。”贵阳工务段遵义桥路车间副主任康青春紧盯捣固机,手中的道尺不停地记录每一组数据,“这不仅是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更是对列车安全和村民生命的承诺。”在最后的开通条件确认环节,联合验收组逐项核查边坡防护、框涵结构、线路参数、信号联锁等20余项指标,确保万无一失。

当日12时35分,随着调度命令下达,娄山关站Ⅰ、Ⅱ、Ⅲ道率先后恢复通行,列车呼啸而过,线路平稳运行。

此次施工的效益立竿见影。新增框涵彻底解决了村民穿越铁路的安全隐患,让“抬脚过轨”成为历史,村民通行时间缩短近15分钟;同时,为娄山关站封闭网安设扫清了障碍,铁路沿线安防等级大幅提升。

川黔线作为西南地区物资运输的“黄金通道”,其安全畅通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循环效率。娄山关站框涵顶进施工的完成,不仅是贵州铁路部门以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的具体行动,更通过筑牢运输安全防线,为川黔两地煤炭、农产品等物资运输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为西南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稳定的铁路动能。

 
 


Tel:(网站)021-51603532;(会议)021- 51603528 51603599;(报告、手机报)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