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 网站首页 | 返回旧版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海』高铁宝山站预计于2027年6月30日竣工 成为上海第四大火车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05  来源:解放日报  浏览次数:77

9月4日,记者从宝山区了解到,随着深度达32.75米的存车线工作井基坑开挖工程启动,高铁宝山站正加速“破土成长”。项目预计于2027年6月30日竣工,投运后,年旅客到发量将达到5400万人次,成为上海第四大火车站。

从数量上来说,上海已经坐拥10座高铁站,加上建设中的上海东站和宝山站,总数将达到12个。但从地理位置来看,它们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西部和南部。待高铁宝山站建成,上海北部没有大型高铁站的历史将彻底终结。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高铁网络的成型,是地区经济强互动的重要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高铁宝山站受瞩目背后,是人们对北上海区域,尤其是宝山下一步发展的殷殷期盼。

“站城融合”,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目的地”

今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的上海宝山站,定位为大型高铁枢纽,设计日均铁路旅客到发量达14.5万人次,年旅客到发量约5400万人次,规模仅次于上海虹桥站、上海东站、上海站。

在城市土地有限的情况下,要承接大规模旅客的出行,高铁站建设就不能走“摊大饼”的路子。2022年通车运营的北京丰台站便是如此。其采用的双层车场重叠设计,改变了传统铁路线路的布置方式,较大幅度地缩小了站场规模,减少了征地拆迁和土地使用面积,被视为土地集约利用的典范。

出于同样的考虑,宝山站也采用叠场形式进行设计——高架层为沪渝蓉高铁场(4台8线),地下层为沪通铁路场(4台10线)。站台总规模达8台18线,站房面积8.1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48.5万平方米。

基于“站城融合”理念,宝山站还通过“高铁+地铁站+城+产+商+居一体化”设计,将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深度结合。站房上方规划2.8万平方米商业空间,引入科创展示、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进行高铁站上盖开发。

于是,车站不再是割裂城市肌理、功能单一的交通节点,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目的地”和驱动城市发展的综合中心。人们可以来这里购物、吃饭、上班、住宿,而不仅仅是坐车。

目前,总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的宝山站站前广场商务区已全面启动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约11.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被合生创展集团旗下高端商业品牌“合生汇”签下,预计2027年与高铁站同步建成。今后,旅客步行几分钟即可从站台到商业区,实现“下车即购物”的无缝链接。

上海首座合生汇位于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数据显示,其日均客流量长期位居区域首位,连续三年蝉联“杨浦区商场热门榜”冠军。知名商场即将入驻的消息传出后,宝山中北部人民可谓是“喜大普奔”。究其原因,还是区域内“能打”的商场太少。不论是高铁站所在的杨行镇还是更北边的月浦镇,眼下都只有知名度“破不了圈”的社区级商业体。合生汇的到来,有望弥补区域内高能级商业的空白。

打造联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超级枢纽”

根据年初市交通委发布的数据,上海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在这座市民出行高度依赖轨道交通的城市,“高铁+地铁”的“王炸”组合深受欢迎。每新增一条轨交线路,人们都少不了一通分析、比较。

宝山站正是在建19号线的北部起点,未来还将与轨交18号线二期实现同站换乘。资料显示,19号线全长46.2公里,北起宝山,南至闵行,中间串联起虹口、浦东和徐汇,被誉为新一代“换乘王”。19号线及市域线开通后,人们从宝山站前往人民广场、虹桥枢纽的通勤时间将缩短至25分钟左右。此外,宝山站还可以通过地面道路与北侧地铁3号线江杨北路站衔接,构建多层级、多通道的轨道出行网络。

记者了解到,宝山站还预留了市域铁路宝嘉线未来接入条件(预留捷运线),形成集国铁沪渝蓉场、沪通场、地铁19号线、预留捷运线于一体的“四场合一”“无缝换乘”布局。

从“大吴淞”战略区域发展的视角来看,宝山站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站港联动”同样令人期待。站与港之间的直线距离仅约5.5公里,当前,宝山区正积极探索以多元化交通方式串联区域内相关重点发展地区,通过丰富商业消费场景、打造“培训+体验+赛事+旅游”组合的综合性水上运动体验中心、完善邮轮产业生态等,将站港交通“流量”转化为地区经济“增量”,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迭代升级。

不仅“对内”四通八达,宝山站备受关注,还因为它是沪苏通铁路二期的重要站点,更是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的始发站。上海东站建成后,通过沪苏通铁路,宝山到浦东国际机场的时间将缩短至约30分钟,强化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与铁路网络的联动效应。

从宝山站始发的沪渝蓉高铁一路向西,将经苏州、南通、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直抵成都,构筑一条贯穿长江经济带、高效绿色的交通大动脉,显著压缩时空距离,提升物流和人流效率,推动沿江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协同合作,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由此可见,宝山站的“雄心”不只是成为一座集交通、科创、文旅于一体的北上海新地标,更是为区域发展赋予更为流动自由资源、释放更多区域协同效应、联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超级枢纽”。

 
 


Tel:(网站)021-51603532;(会议)021- 51603528 51603599;(报告、手机报)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