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里程超12万公里,电化率达75.8%。从1975年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完成改造,到如今正加紧研制时速400公里的牵引供电系统,铁路电气化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中国铁路朝着更经济、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不断迈进。
电气化进程逐步加快,“四电系统”日臻成熟。“四电系统”作为电气化铁路的动力来源和神经中枢,一直都是现代化铁路发展的关键,有了它就相当于给列车安上了“电马达”,速度提升的同时载重量也增大了。昔日的宝成线上,列车上坡需使用3台蒸汽机车,前拉后顶才能牵引950吨重量,如今在大秦铁路线上却实现了1万吨、2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铁路运输效率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国铁路电气化进程逐步加快,在高寒、高温、高湿、高海拔等极端环境下的铁路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不仅电气化铁路里程全球第一,相关技术实力更是领先世界。
自主研发导线与装备,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电气化铁路的发展道路困难重重,中国铁路一直在发展中积极寻求技术突破。在接触网导线的研究上,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高强度、高导电性、耐高温软化、耐磨损的导线,保证了动车组列车取电的效率和稳定性,填补了世界时速350公里以上高强高导接触网线材的空白,让中国高铁在轨道上跑的更快、更稳。值得注意的是,接触网的施工装备也迎来了大变样,我国自主研制的恒张力放线车已投入使用,它不仅比传统放线车功能更优化,而且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使转场运输成本降低了70%,成为了贴合中国铁路实际需求的维修利器。
数智化应用多点开花,科技赋能铁路高质量发展。从奋力追赶到弯道超车,电气化铁路五十年的发展做到了在数智化领域的绝对领先。以高速铁路4C视觉智能分析系统为例,该系统将人工智能运用到维修数据的识别和比对当中,能实现对设备隐患缺陷的高精度、高效率检测,提高设备维修效率的同时节约了人力成本,目前总分析里程已经超过了55万正线公里。与此同时,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铁路牵引变电所辅助监控系统等智能设备的广泛运用,从根本上变革了铁路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模式,有效助力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
五十年沧桑巨变,中国铁路实现数智化引领。中国铁路的电气化进程不仅反映出了铁路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展望未来,期待中国铁路拿出更加傲人的成绩,在世界树立起更多中国新标杆,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