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从云南昆明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向着老挝万象驶去,26个小时后,它将跨越山川河流,抵达目的地。
在这条黄金线路上,老挝、泰国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机电产品等,每天都在上演“双向奔赴”的繁忙图景。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近4年来,形成“中国制造南下、东南亚特产北上”的双向高效流通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至10月28日,全线累计开行货物列车6.3万列,运输货物突破70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运输1600万吨,辐射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今年以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量达1988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跨境货物447万吨,同比增长12.7%,成为一条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的黄金线路,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产品日益丰富,拓展物流版图。2022年初,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瞄准市场需求,开行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创新推出“澜湄快线+中欧班列”“沪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昆明陆港号”铁公海联运等系列国际货运班列产品,打通老挝、泰国至欧洲的物流通道,推动跨区域产业链对接。截至目前,中老铁路累计开行“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2560列,运输进出口货物超100万吨。
运输装备升级,提升运输品质。针对鲜活货物运输难题,铁路部门大力升级冷藏集装箱设备,开发出全新的铁路冷链装备,为榴莲等生鲜货物运输创造更优的保鲜环境,有效降低了货物损耗。在昆明市王家营西站周边,建设集贸易、仓储、堆场、冷库等功能于一体的铁路物流“站外站”,为客户提供仓储、分拨配送、包装以及集装箱堆存等“一站式”服务,全方位降低物流成本,货物运输更加顺畅高效。
提升通关效率,加速货物流转。铁路部门会同海关部门,以磨憨铁路口岸为试点,全力打造数字化货场,提升场站作业效率和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在磨憨铁路口岸,创新采用“铁路快通”“提前申报”等模式,配合H986机检设备、辐射探测门等智能设施,通关时间从最初的40小时压缩至2至5小时,通关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2列增至目前的18列,最高达到23列,持续巩固磨憨口岸作为我国对东盟第一大铁路口岸的地位。
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发展。中老铁路开通以来,铁路成为沿线主导运输方式。这一转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老挝至昆明、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等的物流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促进贸易繁荣。
过去3年,中老铁路运输货物分别达1247万吨、1781万吨、1964万吨,呈逐年攀升态势,成为我国联通中南半岛的铁路大动脉。目前,中老铁路货物运输范围已覆盖国内多个省市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跨境商品种类从开通初期的化肥、橡胶等10余种扩展至目前的化工、纺织、电气、农副等3700余种,为区域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