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 网站首页 | 返回旧版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大盾构始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1  来源:大连地铁  浏览次数:447


1月18日,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大盾构始发。它这一动,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海宏号”的顺利始发,标志着这项需要穿越黄海海域溶洞群地层、面临系列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的大盾构海底隧道——“超级穿海”工程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四大施工难点构成“世界性难题”


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跨海大盾构隧道下穿梭鱼湾海域,全长2870米,其中海域段2310米,陆域段560米,海底距隧道顶12.2-22.8米,海水深度9-14米。隧道采用直径12.26米泥水平衡大盾构施工。一般地铁施工的盾构直径在6-7米,小伙伴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对比。


之前我们也给大家介绍过,该区间面临四大施工难点


01.长距离全断面硬岩掘进,最高岩石抗压强度达118兆帕


02.隧道底部距离海平面最深达49米,穿越地层破碎、透水性强,且与海水相连、水头压力大,接近0.5兆帕


03.盾构施工将穿越1538米岩溶地层,岩溶发育强烈、穿越三大溶洞群,专勘揭示最大溶洞高29.8米


04.盾构下穿铁路、军港码头、航道等重要设施


盾构掘进难度非常大,安全风险极高,工程尚无先例可循,被业内专家定性为“世界性难题”。


为破解难题定身打造“大国利器”


针对上述难点,中铁装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海宏号”泥水平衡盾构机。


盾构机整机长度约158米,总重约2840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现有功能最全的盾构机,核心部件的设计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处于领先水平。


科技先行确保项目施工安全


为了确保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施工安全,大连地铁5号线项目公司在施工管理中充分运用“四新技术”。


积极开展了BIM技术应用和工期预警智能管理研究


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创新


大连特殊地质及复杂环境下地铁围护结构设计标准


监测对策研究等科技攻关


大连地铁先后组织召开了15次大型专家咨询会,邀请工程院院士、勘察设计大师等多名专家,共同会诊“超级穿海”工程,对各种风险进行辨识、研究预控措施,以确保海底隧道岩溶地层大盾构施工安全。


加快“两先区”建设打造“五型地铁”


大连地铁5号线是大连市首条采用PPP模式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是中心城区“四纵两横”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连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的首条建设线路,南起虎滩新区站,沿滨海路、解放路、友好路、甘井子路、泉水规划道路布置,北至后关村站。


线路全长24.484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18座,其中换乘站7座,平均站距1.37公里。车辆选择国标B型车,采用6辆编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截止目前,全线共18座车站,开工16座,4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全线19个区间已有7台盾构始发。

 
 


Tel:(网站)021-51603532;(会议)021- 51603528 51603599;(报告、手机报)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