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 | 网站首页 | 返回旧版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正文

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王振信和他的地铁生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09  来源: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浏览次数:576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家,时而激情高昂,时而言辞犀利,谈及他和他的地铁生涯,总有着说不完的话语。


他,主持了上海地铁1号线工程的可研和扩初设计,被誉为盾构工法开拓者。


他,就是王振信。



王振信,1930年出生于上海,在家中排行第五的他,正对应着“仁义礼智信”中的“信”。或许正是这份传统文脉的浸染,王振信和他的地铁生涯,以“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来形容,恰如其分。


1951年,王振信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系。据他所言,选择土木系既有着家庭环境的影响,又有着一份顺其自然。当时上海圣约翰大学只有工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又只有土木系、建筑系,自言没有艺术细胞的王振信,就去学了土木系。毕业后,赶上国家建设的热火朝天,王振信的专业知识大有用武之地。


分配到北京部委工作的王振信,对技术工作保持着高昂的热情,甚至亲自参与了当时办公楼的设计工作。后来,上海要成立煤矿设计院,王振信主动请缨,调回上海,为日后参与在“豆腐块”里创造地铁奇迹的探索之旅埋下了伏笔。


1958年,上海成立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从上海煤矿设计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抽调人员参与研究。时年28岁的王振信,作为上海煤矿设计院的带头人,由此正式拉开了地铁生涯的帷幕。



上世纪50年代初,相关部门邀请前苏联地铁专家来沪,咨询地铁施工方法,专家断言在上海饱和含水软弱土层中建隧道,犹如是在宇宙中寻找一个支点撬动地球,几乎不可能。


“人有这志气”,王振信笃信这一点。根据相关要求,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对上海地铁的埋设深度作浅埋(明挖法)、中埋(盾构法)和深埋(矿山法)三种施工方法的研究。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试验,经过反复论证,最终深埋方案被否决,决定采用盾构法来建设上海地铁。


1960年,上海市隧道工程局成立,承担越江隧道和地铁建设。王振信调入设计出四科,负责盾构法施工。没有专业背景的王振信,所了解的专业知识来源于唐山铁道学院出版的《地下铁道》和《盾构法施工》两本教科书,以及少量西方书刊,近乎于“一张白纸”。他带领着团队老老实实从头学起,请施仲衡老师授课,不断进行研究实验,一步步积累着经验和知识储备。1962年,成功自主研发设计建造了一台直径4.2m开胸式盾构,并同期研究制造出配套的盾构管片等,为上海地铁和越江隧道建设培养了第一支设计和施工队伍。


1962年,隧道局缩编为隧道处,并入市政局,作为技术骨干,王振信留下来继续从事地铁隧道研究工作。同年,在上海浦东塘桥一块用芦席棚搭建的试验场里,利用自制的4.2m开胸式盾构进行了上海两种典型地层中的盾构掘进试验。过程中,王振信首先提出阶梯式盾构施工开挖方法,既节省了大量经费,也证实了在上海利用盾构法建隧道是可行的。


1965年,隧道处拆分为上海隧道工程公司和隧道工程设计院,王振信被分配到隧道公司一大队,负责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上海地铁“60工程”,成为他带领一支新兵和相对落后的设备,所要承担的艰巨任务。施工期间,作为技术指导,王振信和四个班组一起深入气压区,亲自监督指导施工进度。1967年,终于成功完成了一井一站和660米区间的两条隧道,开创了国内盾构法施工的先河,坚定了上海地铁盾构法施工的信心。




遗憾的是,在“60工程”停止11年后的1978年,上海地铁试验工程才在曹溪路段得以继续开展,并在上海建委组织下成立上海地铁筹备处。历经多年的实践和思考,王振信深刻意识到,要建设现代化的地铁,必须掌握更先进和现代化的技术。他带领着他的年轻团队,在现代化施工设备和技术上狠下功夫:自主建造成槽机进行明挖法施工;试验采用高精度钢模生产的高精度高质量钢筋混凝土管片及其拼装技术与工艺、单层与双层衬砌结构的施工工艺、使用弹性防水材料防止接缝渗水及其施工工艺等。


1985年,55岁的王振信,担任上海地铁公司项目总工程师,乘着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地铁1号线的东风,在参与地铁试验工程27年后,终于可以“真刀真枪”地大干一场。


他借鉴优秀技术,为上海地铁找准定位;他提出总体组概念,集各方所长,保障了地铁全线工程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他据理力争推进国产化,在盾构和车辆选型上勇于担责;他打破形式单调的车站模式,大胆创新实践了多种各具风格的车站模型和理论;他开启了地铁环控系统的大门,很多超前的系统设计理念沿用至今……


1990年,王振信退休。


他和他的地铁生涯也由此掀开新篇章。在广州地铁1号线、2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南京地铁1号线及深圳地铁首期工程中,王振信担任顾问,继续奋战在一线,为地铁事业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听说双方美好必将结合,看谁确实美好必然爱慕。正如“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王振信和他的地铁生涯,彼此见证了付出、成就了美好。


信言


——都是从实践中一步步学来的,要跟工人一起在一线,自己去认识隧道(建设)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那时候建地铁,遇到的新东西不少,遇到的阻力也不少

——我追求的是保证安全,但要尽可能省钱

——我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我认为要做一定要做得最好,至少在当时要做最好的

——我们做这个工作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新的,就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焦点
聚焦“轨道+低空”新赛道!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再发力!
1248亿!一季度铁路投资再破历史纪录
官方回复:此地不符合申报城市轨道交通
济南莱芜至钢城有轨电车何时开工?有关部门:暂不具备实施条件
西南交通大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名单出炉
高速铁路线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关键技术与装备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多家建筑央企公布2023年业绩!净利润超千亿元!
合湛高铁最新进展


Tel:(网站)021-51603532;(会议)021- 51603528 51603599;(报告、手机报)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