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地铁和一条市郊铁路是今年北京预计的轨道通车目标。除此之外,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提升轨道交通骨干网络的安全性,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地面公交的多网融合。就轨道交通发展问题,多位北京市人大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燕友建议,要加强地铁和公交的多网融合,提升市民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效率,同时,可以围绕大型的居住区、产业园区,多增加一些微循环的小型公交系统。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多项轨道交通建设和通车规划,建成地铁3号线一期、12号线、昌平线南延、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等线路,涵盖了地铁和市郊铁路。
去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836公里,超越上海位居全国第一。可以期待的是,随着北京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落地,下一步北京将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基础上,更多地让不同公共交通方式实现多网融合。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燕友。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张燕友代表表示,发展轨道交通仍需要做好配套工作,方便老百姓乘坐,“特别是要利用好地面公交系统,加强轨道交通和公交的多网融合,提升市民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效率。”张燕友认为,北京下一步除了逐步实现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以外,还会与公交网络实现融合。
“科学优化公交线路,改善社区公交微循环服务,推广定制公交,扩大通学、通医等公交试点范围,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行需求。”这是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地面公交的新计划,也体现着轨道和公交的协调发展,张燕友表示,现在一些大型居住区和园区距离轨道交通站点比较远,骑行也会受到季节、天气的影响,应该通过增加微循环公交系统加强衔接。因此,可以围绕大型的居住区、产业园区,多增加一些微循环的小型公交系统。
“轨道交通多网融合”方面,市郊铁路与地铁等不同制式轨道交通之间的连通与融合也是重点和难点。张燕友介绍,除了现有的“七站两场”,正在建设中的霍营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了S2线和建设中的东北环线与地铁8号线、13号线的衔接,未来将成为北京首个市郊铁路微中心。